邯郸磁县新闻>>魅力磁县>>

《国家记忆》中的险峰渡槽

2020-08-27 09:38:55 来源:磁力磁县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8月21日,中央四套中文国际频道《国家记忆》报道了磁县险峰渡槽,向人们介绍了民众建设跃峰渠时建造险峰渡槽的经过,充分展示了当年跃峰渠战天斗地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、协作攻坚的精神。

位于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东南的险峰渡槽,飞跨西部山区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,如一座峡谷飞虹,依然保持着“单拱跨度亚洲之最”的美誉。它是磁县跃峰渠水利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,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!

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为了解决百姓吃水难题,为了新中国邯邢工业基地的建设,河北省邯郸市决定举全市之力,自力更生,修建饮水工程跃峰渠,经过修渠民众一年多的艰苦奋战,跃峰渠渠道主体已初具规模,此时,施工进度却因一处巨大断崖,而陷入困境,这处断崖位于高家脑和跑马山之间,两边相隔200多米,山体最矮处离地面也有30多米高,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勘探判定,要想实现工程预期,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此修建饮水渡槽。

险峰渡槽全长210米,高32.3米,单孔跨度106米,拱券脊高6.5米,拱圈厚2米,用4层细料石砌成,大拱圈两侧有跨径10米的腹拱3个,大拱圈上部有跨径5米的腹拱12个。槽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顶部设有人行道。

“一颗红心两只手,有山有土有石头。土法上马建渡槽,不等不靠不伸手”,这是1975年着手修建渡槽时广泛流传的一首诗歌。

当时在机械材料极端缺乏的情况下,就地取材,土法上马,用土胎模代替木排架,用石头砌拱代替混凝土,先在这里造起一座26米高的土山,然后摆放2.6万块料三石进行合拢,最后再掏去土山。所需98种规格5000多方料石在8个月内就备齐了。

这些料石每一块都达到了“六面十二棱对得齐、长短不差两毫米”的精细工程质量要求,每一块料石都有定位、有标号、有档案,料石锻成后往哪放、运的时候往哪摆、砌的时候往哪砌、都是事先算定、印制成表、人手一册、不差分厘。

华北地区条件艰苦,隆冬腊月里滴水成冰,在寒冷的冬季,当地特殊的红黏土土层冻得坚硬如钢,一镐刨下去只能凿出鸡蛋大的白坑,许多人的手上都被震开一道道血口,虽然施工充满挑战,但大家拼劲儿十足,上下同心开新路,他们坚信通过自力更生,治山治水,一定能改变当地百姓靠天吃饭的历史。

历经11个月,终于在于1976年9月26日建成。整个工程共动用26780块石料,标工31.47万人。

对质量的严格要求,使险峰渡槽经历了四十余年风雨冲刷、地形变动、泥石流滑坡,山洪冲击而巍然不动。它的施工工艺与赵州桥是一样的,但是单拱跨度相当于三个赵州桥。

这座渡槽飞跨高家垴和跑马山两座险峰之间,不但解决了当地百姓灌溉难的问题,而且是创造了亚洲之最,是亚洲最大的单跨石拱渡槽!

作为跃峰主干渠的“咽喉”工程,险峰渡槽的建设也充分展现了“战天斗地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协作攻坚”的跃峰渠精神。

险峰渡槽作为第五届邯郸市旅发大会观光景点中的其中之一,险峰渡槽施工遗址、七彩花田、宣誓墙……已经基本完工,现在,这座承载一代人记忆的“人工天河”生机勃发。

一个建筑代表一个时代,一个时代独具一种精神。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前提下,融合红色精神,充分结合当地自然地形和现有建筑特点,实现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。

来源:磁力磁县
责任编辑:郭宏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